根據衛生福利部大腸癌防治概況指出,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皆位居國人癌症前3名,但若能在早期症狀出現前就醫,存活率高達90%以上。
大多數的大腸癌是由瘜肉演變而來,如果在初期階段將其切除,即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因此,為及早發現瘜肉並將其切除,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是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方式。
大腸鏡檢查是偵測大腸內部有無異常黏膜細胞變化的檢測,透過將細長、可彎曲的攝像導管放入患者的結腸,醫師可藉由即時影像觀察大腸狀況。若發現瘜肉或其他不正常細胞組織,可當下移除並採下樣本分析。由於大腸鏡檢查屬於一種視覺診斷,可能受到不同的操作醫師以及腸道清潔狀況而有不同的檢查品質。因此,如何維持「高品質」的大腸鏡檢查對於預防大腸癌至關重要。
台大醫院張為淵醫師表示,衡量大腸鏡檢查品質的關鍵指標,包括盲腸到達率、腫瘤性瘜肉的檢出率、大腸鏡退出時觀察腸道的時間和腸道的清潔度等。因此,為了提高大腸鏡檢查效率和準確性,必須優化檢查的過程和提升醫師的專業訓練。惟有透過有效的大腸癌篩檢和優質的大腸鏡檢查,才能顯著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和提高存活率。
輔大醫院郭震亞醫師指出,醫療科技發展迅速,人工智慧(AI)在大腸癌篩檢的應用,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其中AI在大腸鏡檢查的應用是最為成熟的領域。為提高大腸鏡檢查效率和準確性,目前已有多家醫院導入AI輔助診斷系統。
例如,國泰醫院健檢中心引進雲象科技研發的「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系統」,協助醫師判讀內視鏡畫面是否有瘜肉存在,成為醫師的第二雙眼睛,避免醫師礙於時間壓力誤判或漏看瘜肉情形,準確度超過九成。
郭震亞醫師表示,AI輔助大腸鏡相較於傳統大腸鏡約能提高8%腺瘤偵測率並降低一半的瘜肉漏失機會,因而降低受檢者後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同時也有助於減輕醫師的工作壓力,提升整體醫療服務品質。
據了解,雲象科技研發的大腸瘜肉AI偵測系統收集超過40萬張醫學中心等級的內視鏡影像所建立,作為醫師在大腸鏡診察中的第二雙眼睛,能即時偵測大腸中的瘜肉,提高腺瘤偵測率。這項產品已取得台灣醫療器材許可證,並被多家醫院和健檢中心採用。<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