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舉行「臺灣ETF市場發展新契機」閉門論壇,與會產學專家一致樂觀期待,隨主管機關力挺、生態系更加完善、主動式ETF等新商品問世等推波助瀾,台灣ETF市場可望持續蓬勃發展,助攻資本市場再攀新高峰。
這場閉門論壇由經濟日報總編輯費家琪主持,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李愛玲、臺灣指數公司總經理陳文練、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暨研究所教授張森林、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暨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宏擔任與談人,共同探討台灣ETF發展的機會與挑戰等相關議題。
近年來全球ETF市場快速成長,國際研究諮詢公司ETFGI統計,截至2024年11月,全球ETF相關商品達11,490種,資產規模14.9兆美元,較2023年底成長30%,與十年前相較增加超過五倍。
以台灣ETF市場來看,截至2024年11月,上市櫃266檔ETF規模逾6兆元,分別較前一年底、十年前成長64%、近38倍,表現優於全球市場,排名亞洲第三大,受益人次達1,384萬。
針對金管會開放主動式ETF、被動式多資產ETF等新商品,李愛玲認為,將對整體台灣資本市場帶來三大重大影響。首先是增加台股深度與廣度,包括促進標的個股及債券的流動性,增加市場多樣性。
其次是提升市場效率與國際競爭力,因主動式ETF操作可增加市場價格發現效率,新商品亦能吸引外資關注,並提升台灣市場在亞太區域地位。第三是促進台灣資本市場普惠金融,除吸引不同風險偏好及投資需求族群參與,亦可擴大零股與定期定額投資規模。
李愛玲指出,ETF長期具有風險分散、透明度高、入門簡單又具低成本效益等優勢,提供投資人更穩健的選擇,隨生態系更完善、ETF產品線更豐富,相信2024年不會是台灣ETF市場最高峰,希望每年都會更加茁壯。
陳文練表示,多資產ETF除股、債外,希望未來有機會多開放其他資產類別,例如REITs、貴金屬、農產品、能源等大宗商品,或是具有多頭部位期、現貨操作策略的ETF,提供投資人更多元化選擇。
張森林舉國外ETF商品為例,建議目標到期股票ETF、目標到期債券ETF,甚至抗通膨ETF、外匯避險ETF或是選擇型交易策略ETF,都可考慮開放。甚至與壽命相關ETF,因資本利得與報酬率高,再透過年金化,將有助解決長者在高齡化社會的財務問題。
關於人才培育,李志宏說,過去被動型ETF快速成長,給共同基金很大壓力,不少人才往被動型ETF流動,樂見有主動型ETF加入,平衡人才培育。尤其國際ETF快速成長,市場也有需求,可以讓更多產品進來,以創新刺激人才發展。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