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爭取台電2,000億元撥補預算恐落空,3月電價審議,民生電價將面臨調漲壓力。經濟部推演兩劇本,一個是電價按兵不動,先觀察國際能源價格走勢;其次是調漲電價,但事關重大,且若要讓台電財務上打平,平均電價要漲6.6%。
截至2024年底,台電累虧逾4,229億元,依據台電成本,電價平均仍需調漲約6.6%才能打平,因近年工業電價多次調漲現已超過台電發電成本,因此若這波調漲電價,預料將會以民生電價為主,包括住宅及小商店,若最後決定調漲,將是自2024年起電價連三漲。
經濟部在114年度編列撥補台電1,000億元,但在農曆年前,立法院已三讀、刪除這筆撥補預算;經濟部另編列113年度編列追加預算1,000億元,立法院對此案決議「由院長召集協商,協商後再行處理」,換言之,這筆千億撥補是否還有轉圜空間,立院本會期見真章,但外界並不樂觀。
此局勢令經濟部及台電進退兩難。一方面,台電去年虧損411億元、累虧4,229億元,但若仍有千億元救命錢支應,2024年將由虧轉盈餘589億元,累虧亦可降到3,229億元,台電尚可營運調度。二方面,該案如何處理,主動權仍是在野陣營,立院本會期開議,又適逢3月電價審議會前夕,因此難以決定是否要以調漲電價因應。
經濟部官員說,已要求台電先預測今年國際能源價格走勢,是否漲電價,「現還未到決定時候」。
據了解,對於2,000億元撥補未有著落,經濟部內部沙盤推演兩個方向。第一個選項是電價先按兵不動,再視國際能源價格走勢來判斷。惟在川普2.0時代,國際能源價格走勢不好預測,若由台電繼續舉債苦撐,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台電恐難以因應。
第二個選項就是調漲電價,但事關重大。若要讓台電打平,平均電價還要漲6.6%,若要讓台電有3%合理利潤,平均電價則要漲9.6%。外界預期,這波電價調漲將會以民生電價為主。
據台電財務報告評估,台電若未能拿到2,000億元撥補,以目前電價水準,預估2025年還要再虧損400多億元,建議適度調整「民生電價」,讓整體財務不再惡化。台電提及,民生電價330度以下用戶的每度單價比20年前低,以最低的120度來看,現行是1.68元,2004年則是2.1元。
俄烏戰爭後,國際燃料大漲,台電在2022年起陸續漲電價,民生電價多凍漲或採較低調幅,但產業電價漲了四次,單價已達每度4.29元,累計漲幅超過六成;而民生電價平均單價還在2.77元,台電是每賣一度就虧超過1元。
對於立法院刪除台電撥補預算,經濟部對外表示,此舉除弱化台電支持民生電價的財務狀況,更癱瘓台電更新汰換電力設備的財務能力,進而對國人用電造成衝擊。至於外界關切電價議題,台電會將相關財務情況及成本結構資料,提報至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簡言之,經濟部保留了電價調整空間。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