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大型案場推動不順,業界推斷今年併網不樂觀,2025年將面臨嚴峻考驗,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更形容為寒冬中的寒冬。
景氣低谷是練兵的好時機,黃允巍表示,這是公司強化競爭力與深化業務布局的機遇。憑藉太陽能EPC與維運、充電樁、儲能等多元業務同時展開,今年將持續保持成長動能,原訂IPO時程不變。黃允巍說,綠電的營收貢獻可觀,VPP虛擬電廠是能源轉型關鍵,大同智能憑藉320MW太陽能電廠,年發綠電約4億度,與Tesla合作售出40多套Powerwall儲能,即將展開工廠表後儲能建置,在VPP市場取得領先優勢。
企業對綠電需求殷切,電廠炙手可熱,但亂象頻現。部分業者以「先買電再找用戶」或「賣未來電」的模式運作,先與用電戶簽約,但電廠還未開始發電,甚至尚在開發或建置階段,潛藏不確定性風險,甚至可能影響綠電產業發展。黃允巍指出,售電微利且非穩賺不賠,業者若未依合約足額供電,將面臨罰款的經營風險。擁有自有電廠,在供電青黃不接時彈性調度,可確保供電穩定。大同智能提供電廠持有人具保障的交易條件,向電廠持有人及用電戶喊話,目前握有需求者名單,簽約可立即售電,不會有收錢的風險,有充裕綠電現貨與持續供應能力,協助用電戶實現RE100及淨零。
綠電交易從「一對一」模式轉向「一對多」、「多對一」,甚至「多對多」的複雜形態。從購電業者、電廠到台電及再生能源憑證中心等複雜申辦流程,都需精準對接並定期提交報表給上述機關及業主查驗,以確保交易透明與合規。售電業者的專業與整合效益對穩定市場至關重要,政府與產業界合作致力完善法規並優化流程,降低綠電交易的複雜性與風險,是台灣能源轉型的穩定動能。 <摘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