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7.2級大地震,全台許多震損建築被貼上紅單或黃單,再度引發住宅抗震虞慮。寶舖建設公司為免除居住者因房屋強震而內心恐懼,以及遭受生命財產損失,自10年前決定堅持大幅領先政府0.24G基本耐震能力,比肩核電廠耐震等級打造住宅作品,今年下旬最新推出位於台北市復興南路「寶舖全健築-知行」一案,持續以0.41G的頂級耐震能力即將成為國內再一棟稀有的抗7級地震住宅。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及板塊交界處,地質活動好發且頻繁,耐震建築在地震頻繁的地帶相當重要,對想要擁有安穩居所的臺灣人尤其如此。台灣自從經歷了各種大地震洗禮,民眾對建築物抗震能力日益重視。尤其在花蓮4月3日大強震之後,房屋抗震再度成為民眾關切議題,對耐震住宅的購買需求大幅提升,近來大台北地區有近兩成建案紛紛以「耐震宅」特色作為建案訴求。
臺灣的建築多半以「耐震能力」來評估其耐震程度,而耐震能力的標準,則依鄰近斷層與否、地質條件、震區分布等條件而有所不同。以雙北為例,符合政府規範的耐震能力須達0.24G,換算成中央氣象局的地震震度分級表,大約等於「5級弱」的等級。建築專家指出,影響建築物是否耐震的因素相當多,包括以建築工法提升建築的耐震能力、設計時需要權衡結構體與室內居住空間的配比,以及在有限的梁柱空間內,儘可能安置足夠的結構材料,以同時兼顧安全性和居住體驗等。
寶舖建設為掃除居住者對房屋耐震的疑慮,特別是在面臨震災來襲時,不僅可以保障生命、財產安全,還能擁有一份處震不驚的安全感,自2013年起就主張耐震能力要提升到0.41G,是目前台北市政府建築技術規定的0.24G的1.71倍,與核電廠同級,大幅提升建築物的抗震能力,等同可承受7級地震。
同時,寶舖建設堅定不移地實踐耐震能力0.41G的主張,從2017年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周邊的「水樹之間」,完成第一棟超高耐震住宅大樓作品之後,又陸續完工青田街「青田青」、新生南路「孕學林」、羅斯福路「寶舖212」及「寶舖CARE」等,共計五座高抗震級數的新大樓建築。由於這類高耐震住宅在房地產市場屬於極少數品種,推出後頗受好評,也在極短時間被搶購一空。 <摘錄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