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一些年輕人聊,問他們如果能一起來定義未來電動超跑的價值,會有興趣嗎?」台泥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Molicel鎖定服務全球1%頂尖品牌客戶,走一條全新道路,總經理薛人禎表示,高科技製造讓電池芯業量變跟質變,此時加入意味有參與改變世界、迎接下一個10年高成長機會。
能元科技在台灣電池芯產業一直是十分獨特的存在,不僅是台灣第一波投入鋰電池的先行者,也是台灣第一家投資並具GWh等級電池芯廠量產經驗者,目前專注大動力(高能量)電池研發生產,由於電池高功率及快充放電特性,獲得美國Archer、英國VA等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業者合作,產品更放入頂級超跑及大型貨卡車上奔馳。
能元知名的「1%策略」,指鎖定全球1%頂級品牌客戶,而非衝規模經濟,讓能元科技走出一條全新商業模式之路。
能元主管解釋,由於電池具高功率特性,會根據客戶需求合作開發客製產品,客戶也因為把能元的電池設計進入產品後,沒辦法輕易拿掉換供應商,雙方一旦合作就會簽保證供貨合約,建立互信關係,客戶也會跟能元討論未來發展策略。
能元專注生產高能量密度21700原型電池芯,電池同業私下透露,曾拿過能元的電池模組去測,效能是頂級水準,也因產品質量保證,薛人禎透露,歐美幾乎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的國家,能元都有客戶。
「有一個客戶是做十輪的大卡車,過去動力是燃油,現在放我們的電池,小小的就能拖得動20∼30噸貨物!」薛人禎表示,航空業過往也是一個完全沒機會減碳的領域,因為只有燃油可以把機體頂得上去往上飛,現在已經看到從150公里到500公里載人的電動飛機,這兩年就要飛起來,能元希望所做的每一顆電池都能夠幫助客人減碳。
透過提供高能量電池,能元跟這些跨國頂尖品牌合作開發次世代交通工具,這種能改變未來世界的機會跟舞台,也成為吸引許多年輕世代工程師與科學家加入能元的動機。
「因為他們希望努力的東西,可以成為下世代頂尖跑車的一部份,這是不同世代都會認同的品牌價值,」薛人禎說。
加拿大設廠外派機會,人才關注焦點
能元除南科廠外,最新的高雄廠第一條產線已在2023年12月全能量產,每月產出數百萬顆電芯,然而客戶還持續追更多量,因此第二條產線也已經在裝機,隨加拿大廠2024年動工,能元在加拿大也有一個百人以上的實驗室,目前能元台灣跟加拿大的團隊交流也日趨頻繁。
「這是全新的商業!台灣沒有人做這個,我們一路發展往前走,這不是簡單的事情,說實話,做水泥的來做這個事情,辛苦嗎?要不要做?我個人來講實在是有點累,可是台灣在能源轉型上缺席,好像有點不大對。」能元董事長張安平說。
「今年徵才會場在能元科技攤位上10個人中有5個會問去加拿大的機會。」能元科技主管在人才招募會上觀察到這個現象,台泥企業團2023年宣布在加拿大2.8GWh低碳電芯工廠投資計畫,不僅是電池界關注,在求職市場也成為有意投入電池芯產業新鮮人關注的發展機會。
在能元之前,台灣根本沒有GWh等級電池芯工廠的建廠人才,足以顯示能元科技不論是建南科廠還是高雄小港廠,都得靠自己一路摸索,同時延攬半導體跟TFTLCD產業資深主管加入,以高科技製造管理方式生產電池芯。
薛人禎坦言「我們工廠是0到1,是創造,而1到100是複製,當然我們在0到1過程有幾個困難,第一個是製程要把設備組合起來,第二是全球化布局下跟供應商及客戶的跨文化溝通力。」
薛人禎表示,工廠有來自日本、德國、美國的頂尖設備商,甚至日德供應商不乏是電池供應鏈頂級設備商,成立超過百年,故雖然能元是買方,但面對這類供應商要談設備的規格修改時,需要更充分的溝通跟對方文化的理解,也因此,能元花很多努力,把人跟人、公司對公司、技術對技術慢慢串起來,現在才能無礙地跟供應商討論製程技術等問題。
電池芯產業質變!從老化工轉型高科技行業
薛人禎解釋,電池芯產業在7∼8年前是化工傳產業,隨著特斯拉Model 3量產後,鋰電池產業先發動量變,市場快速翻倍成長,同時產生了質變,使得能元小港廠已是高科技全自動化工廠,由於生產數據龐大,未來也將借重台泥資訊的AI人才,協助打造AI產線,讓生產製程更自動智慧化。
「我們需要電機電子、資訊人才,也需要不同文化跟語言專長的同仁,幾乎理學院跟工學院的學生都用得到。」薛人禎表示,台灣高階科技製造業人才庫很完整,故能元大多數中高階主管都是外面聘來的,同時也招募許多碩博士新鮮人,透過內部培訓上手。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也親自到台大校招現場,解說電池產業,跟應屆畢業生互動熱烈。 ...
能元科技總經理薛人禎也親自到台大校招現場,解說電池產業,跟應屆畢業生互動熱烈。 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能元科技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的攤位。記者潘俊宏/攝影
「電池在能源生態系統中是很核心的產品,也很像半導體,但現在加入半導體很難確定能找到未來10年成長20倍的市場,但現在各類車的電力化比例不到1%,完全不需要擔心未來10年的成長性。」薛人禎說,除交通工具的電子化浪潮,全球在綠色經濟與ESG推動下,對低碳電池的需求也提升,電池芯產業也在不斷挑戰嘗試極限。
在未來加拿大廠量產後,能元總產能將達6.1GWh,仍將貫徹服務1%頂級客戶策略,「我們相信現在的1%是5年後的30~40%!」薛人禎指出,能元專注服務滿足這群最頂尖的客戶,而不是在此時衝規模量,是根據經驗,市場充斥不可預測性,因此選擇先發展質而非量的規模。
也因為能元的特殊業務定位,客戶多是B2B業務,能元著手跟牛津及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投入電池材料回收研究。
無論是量產進度還是回收技術發展,能元持續走在台灣電芯產業第一線,張安平更在2023年第4季法說會透露:2024年高雄廠將拚良率拉升,將開始賺錢,能元科技所創造的獨特商業模式正幫台灣電池芯產業點亮新方向,而同業難以複製。
<摘錄經濟>
目前此檔交易熱絡 掛單諮詢line線上詢價
股東會訊息
最近一期股東常會已於 113/05/27 結束
股東權息通知
111年辦理現增,每張可認656.495877 股股,認購價 10 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