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保署廢管處統計,2017年台灣廢棄物總量約2,724萬公噸,事業廢棄物1,973萬公噸,占71.1%,其中以工業廢棄物為最大宗,約678萬公噸,占35%。針對數量龐大的廢棄物,主要處理方式有:焚化處理、衛生掩埋及資源回收。如果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到位,就能從垃圾中挖出豐富資源,將龐大的工業廢棄物賦予全新價值。
光宇材料以發展高值化工序技術為目標,自創「半導體廢棄物處理技術」、「砂漿處理技術」、「太陽能模組回收處理技術」等,逐步發展出砂漿處理系統、水熱沉澱系統、高階氧化還原處理系統、PV/MVR/多效蒸發系統、高階熱裂解系統、架橋/膜濾結構系統等,採用完全環保的方法,將含有劇毒的廢砂漿回收、清洗、分離、改質後,產製出高純度的矽粉、碳化矽粉及二氧化矽,藉以轉化為紡織業、輪胎、製鞋業等民生用品的上游原材料。純化後的矽粉搭配光宇材料研發的奈米轉換技術(NTT),另外開發出可用於負極材料的改質矽粉、特殊結合劑等,透過不斷開發尖端綠能材料及其應用,提供更舒適的環境與改善生活的優質產品。
董事長何英志表示,因應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的綠能科技方案,提升太陽能發電比例是產業趨勢,然而,太陽能模組的組成含有大量重金屬與有毒物質,因此,太陽能模組廢棄後的回收處理更形重要。2017年台灣太陽能光電廢棄物數量約3,000公噸,預估2023年達1萬公噸,2035年達10萬公噸,未來太陽能光電廢棄物的處理將成為重要的環保議題。光宇材料的「太陽能模組回收處理技術」能以最環保的方式,將太陽能模組拆解分離後,進行EVA熱裂解及其他有價金屬的採取及安全固化,達到環保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目標。
面對急速耗竭的地球資源,可再生利用的循環經濟,藉由重新設計材料、產品、製程及商業模式,可以讓資源使用效益極大化。光宇材料的各項高值化工序技術,不僅能縮短、優化製程,同時能降低高科技產業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為太陽能模組及半導體晶圓產業創造全新的城市礦源再生價值,成為台灣循環經濟的新典範。(劉靜君)
<摘錄經濟>
目前此檔交易量稍小 掛單諮詢line線上詢價
股東會訊息
最近一期股東常會已於 113/06/26 結束
股東權息通知
106年將配發 0.5元股息 250股股利
112年辦理現增,每張可認634.89 股股,認購價 20 元元
112年辦理現減,每張減400.0股
112年辦理換票,換股比率: 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