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 1樓 |
Louis ![]() 2樓 |
法蘭斯 ![]() 3樓 |
瑪莎拉蒂 ![]() 4樓 | 文/許秀惠 大家都倒了,只剩下我沒倒」。這是從兩兆雙星的亮點到申請紓困潦倒的力晶創辦人、現任執行長黃崇仁接受本刊訪問時,所吐露的衷心感慨,語氣還透著一絲「九命怪貓」的得意。 五年來最佳成績單 黃崇仁保全力晶轉型有術 確實,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後,不僅導致金融秩序與生態重整,景氣的急凍,受害的還有銀行舉債高得驚人的DRAM產業,此後短短兩年間,奇夢達倒了、爾必達破產被併了、美光買下台灣的瑞晶,而茂德隨之繳械投降,有台塑集團奧援的華亞科、南科紛紛退出原來的競爭市場,前者成為美光產能供應者,後者改走小眾利基路線…,過去曾經在半導體市場呼風喚雨,水裡來火裡去的DRAM業者中,力晶當真是諸多困獸下,唯一沒有財團奧援,靠著自己掙扎得生的倖存者。 尤其,力晶在一三年繳出全年本業獲利107億元的成績單,是近五年以來的最佳成績。對比兩年前,股價只剩三毛錢的力晶被銀行團要求賣廠還債,面臨與茂德一樣被解體出售的命運,是黃崇仁的抵死奮戰,終於在去年等到否極泰來。只是,對長年下來,被剝了幾層皮的十數萬小股東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大股東是先自肥,還是先照顧小股東?力晶是曇花一現,還是漸入佳境? 過去的DRAM產業劇烈波動,而波動正是股價獲利的來源。在股市,不論力晶、華亞科、南科等DRAM股都曾經是投資人追逐的焦點。只是從產業面來看,真相卻是DRAM永遠呈現賺一年,大虧三年的面貌,追求世代技術升級的結果,投入的錢永遠比賺到的多,不斷地丟大錢投資,造成動輒千億元的龐大負債,而且「你永遠不知道六個月後,DRAM價格會變怎樣」,再碰上壞透了的景氣,做了20年的DRAM生意的產業大老──黃崇仁終於覺悟,身處週期性的大起大落,DRAM永遠像在參加賭局,光是心臟強還不夠,必須停止無底洞的資金產能投入,而開始轉型。 「力晶不再是DRAM公司了,而是代工服務公司」黃崇仁說,早在○八年以前,力晶就開始轉型,決定淡出標準型DRAM,轉型成擁有記憶體技術的代工公司,只是當年的調整速度跟不上產業劇變,DRAM價格跌到成本以下,整個產業哀鴻遍野,國際大廠奇夢達率先豎白旗投降震撼業界,台灣的警鐘也跟著拉響,茂德隨後即爆發財務危機。 當全球DRAM產業正在激烈整併,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強寡占局面逐漸確立的同時,台灣DRAM業者也在存亡之秋,神經繃緊的銀行團在茂德破產後,正盯緊負債高達一千一百億元的力晶,面對銀行團高壓的討債聲勢,甚至是經濟部長尹啟銘主導產業整併計畫,以成立TMC台灣記憶體創新公司,有意把力晶、華亞科等DRAM公司合併成一家公司,由宣明智擔任負責人,回憶當年,黃崇仁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不能讓力晶倒,也不能拱手讓人」。 吃了蘋果大補丸 大廠訂單跟著手到擒來 當時,黃崇仁的力晶集團旗下有力晶、瑞晶,以及以生產掃描器起家的力捷電腦,黃崇仁選擇棄車保帥,咬牙把與爾必達合資的瑞晶賣給美光,拿來償債,同時放手力捷,改由海悅廣告黃希文借殼入主,把全副精力放在保全力晶、拚轉型。 黃崇仁說,力晶的轉型「其實努力很久,算來算去也有六、七年的事。」早從○六年力晶大賺兩百億元時,他已經有轉型的迫切感。 黃崇仁為力晶啟動的代工轉型,「第一個重大的轉折」在於找到日本瑞薩,雙方成立一家RSP公司,生產LCD驅動IC。和瑞薩的合作讓力晶日後拿到蘋果訂單,就此奠定後來囊括手機客戶的基礎。 從蘋果開始,力晶是全世界第一家用十二吋廠來做手機用的LCD 驅動IC的,並從iPhone 4開始,做到從iPhone 5,之後蘋果雖為了分散風險,把一部分給台積電,但是,黃崇仁一面承認台積電做得不錯,一面忍不住透露「成本上比我們貴很多,差距很大」。 有了蘋果訂單「掛保證」的基礎,一三年的力晶後面的訂單更加手到擒來,客戶包括蘋果、三星、索尼、宏達電、小米、華為等,這就是黃崇仁口中轉型到代工服務的實績。這一步轉變,同業認為,力晶的最大利基是價格優勢,再靠著量夠大,總算是穩住了營運的局面。不過有過去景氣波動的痛苦經驗,黃崇仁也意識到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儘管幾乎吃到重要手機客戶的訂單,但是,「手機也有週期性,力晶不要那麼多週期性的生意」。除了持續打入行動裝置的終端產品供應鏈之外,也開發臨床診斷用生物晶片等產品。 黃崇仁透露,正與一家世界級的美國生技公司以及一家IC設計公司共同開發醫學的感測晶片。 往後類似的合作模式也是力晶努力的方向。 尋求新代工模式 及時調整,效果顯現 力晶的新代工模式,有點像寶成或是鴻海幫客戶開產能,是一種「B2B的生意」;並且能提供三種代工形態,一種是力晶幫客戶設計及生產,第二種是與客戶共同開發,第三種是純粹代工,像替金士頓品牌代工。 也因此,力晶必須維持一定規模的設計團隊,「這是力晶的專長」。 未來,力晶還要發展整合性記憶體晶片,就是很多功能整合在一顆晶片上,譬如,把藍牙、射頻等一起整合進去,又如蘋果接下來就是要LCD 驅動IC和觸控面板整合一起,屆時也就由力晶協助整合。 轉型的過程最困難的是企業文化,黃崇仁說,力晶也經歷轉型難題,原來做標準化產品時,「腦袋不必太複雜」,因此,一開始力晶的幹部也會向黃崇仁抱怨,現在的產品很麻煩複雜。但是人當沒有退路時,總會爆發意想不到的能量,「我們也慢慢的OK了」。尤其,去年7月,黃崇仁敏銳感受到手機市場的需求有些不對勁,訂單果然也應聲突然下滑。當時他要求員工,一個月內把產能調整到其他產品線,「因為,這是以後要生存必須具備的。不可能花兩、三個月調整,讓產能開天窗。」從去年力晶下半年營收還是穩步向前來看,果然展現出調整效率。 至此,力晶可說已是死裡逃生,復甦在望。 儘管轉型已經大步走,其實一二年底,黃崇仁還正面臨三廠保衛戰。銀行團強烈要求力晶必須賣廠還款減債,但對黃崇仁來說,三廠一旦出售,力晶等於斷了一隻胳臂,為此,他先是找來一些IC設計合作客戶成立聯盟,想買下三廠,卻被銀行團以聯盟「實力不夠」而打回票,之後,黃崇仁找上孫大衛來參與,由金士頓買下產能的方式,讓P3廠免於被拍賣命運,也讓P3廠有穩固訂單。 縱然一切看來有了轉機,黃崇仁也承認,銀行團對於力晶、對於DRAM產業「還是很剉」,黃崇仁請來前經濟部長陳瑞隆擔任力晶董事長,有效緩和了銀行團紓困追債的壓力,外界可能想不到的是,被形容為「問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人反對的跳火坑」之舉,陳瑞隆卻是在一通20分鐘的電話裡,就答應黃崇仁了。且日後力晶面對銀行團談判,陳瑞隆一夫當關,可以說在穩住力晶財務壓力發揮了關鍵力量。 儘管有陳瑞隆壓陣,但是銀行團對力晶前景及黃崇仁形象還是疑慮猶深,想把這個套牢幾十萬股東、銀行債權成為呆帳的產業印象由負面轉為正面,黃崇仁恐怕還需要更多努力。 陳瑞隆穩住追債壓力 黃自信一年比一年更好 不過,好消息是力晶去年獲利突出,有能力穩定償還銀行負債,如今的銀行貸款也從原本一千餘億元,在經歷兩次減資,以及前年賣瑞晶還款後,剩下447億元。而且黃崇仁自認「賠了很多錢,還能按時還款,我們是模範生」。 這好比拿自己跟丟下龐大負債潛逃國外的力霸王又曾、東帝士陳由豪來比較,「模範生」黃崇仁或可當之無愧,且從「外界認為最困難的產業,但是我們活過來了」,黃崇仁確實領銜演了一齣艱困公司復活記。 照黃崇仁的說法,力晶一三年繳出百億元獲利並不是意外,而是多年轉型下來的成果,然而面對DRAM三強寡占外在環境,一四年是否能夠持續營運力道,成了外界觀察力晶轉型是否成功的關鍵。 對此,黃崇仁以充滿肯定的口吻表示,轉型後今年的訂單能見度高。「力晶一四年會比一三年好;一五年會比一四年好」。 要打掉累積虧損 要給小股東一個交代 面對DRAM價格動盪相對過去平順的新生態,黃崇仁與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一致認為,DRAM的三強寡占確立之後,各方不需靠大肆擴廠,進行產能投資來做流血競爭,如此一來,將有助於DRAM價格的穩定,「不容易再暴漲暴跌」。 因此,就算力晶的代工價格低,但是還是有穩定利潤可以入袋,加上手機、生技等利基型產品開發,營運腳步穩健。力晶淨值才剛剛在今年初由負轉正,距離重回10元面值,還有一段長遠的路要走,黃崇仁表明,他的下一個當務之急,「一個是打掉累積虧損,一個是淨值達到10塊錢。」並且,「當到了穩定的時候,至少每年賺幾塊錢,給股東一些…,我一定會做!」 過去幾年,力晶從一千億元的股本二次減資,股本縮水幅度高達八成以上,投資人同時面臨持股縮水、股價直落到三毛錢、下市的三重打擊,力晶或許在台灣DRAM產業曾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股市投資人心中,恐怕只留連連罵聲。 ○八年底的過年前,黃崇仁對旗下三廠員工承諾,不會讓員工們失業,他做到了。如今他表明要讓力晶恢復掛牌上市、分給股東股利,相信遭慘套的小股東們都引頸等待他兌現承諾。(本文出自443期財訊雙週刊) 原文網址: 財訊/力晶演出大復活 黃崇仁能善待小股東嗎?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129/320377.htm#ixzz2t5tGdf00 |
Anna ![]() 5樓 | 我在別的論壇有看到另外一位對力晶的財報有研究的大大...各位大大們可以參考一下他的看法...如下所示~~~~ neville3882 等級:新手上路 發文篇數:889 精華文章篇數:0 他設立的吧:尚未 修正幾個看法及預測2014年狀況. 1. 力晶說2013年毛利率為35.8%, 若是母公司的毛利, 則毛利111E 若是合併報表的毛利為35.8%, 則合併毛利, 近130E 但毛利要扣除營業費用, 若以合併報表來看, 至少都要扣35E左右, 這, 加計H1的出售設備獲利, 營業利益頂多100多E出頭, 不可能到125E的稅前數字, 唯一的可能原因就是P3第二輪拍賣, 應該已經作帳, 且作帳金額約為獲利三十億左右. 也就是個人之前的推論, 標金2E美金, 可能獲利達1E左右才是. 2. 2013年現金流的部份. a. 稅前獲利數字125E(不含瑞晶部份), 為什麼使用稅前數字, 因為力晶實際上應不用繳稅. b. 權利金轉現金流入, 折舊轉現金流入,估計30E c. P3設備售出之成本估計為40E左右, 即兩輪拍賣之成本 d. 瑞晶之價金96E 以上四項現金流入約.291E, 但新聞說力晶去年還了180E, 這代表力晶手頭現金應增加111E左右才是. 這也代表力晶應隨時可以再還個100E才是. 3. H2的毛利預估. 為什麼要把H2的毛利拉出來解析, 主要是H1有一筆高達23.4E的庫回升利益及H1剛好拍賣P3, 致成本較不準備, H2的資料會比較準一些. 力晶母公司2013營收311E, H2營收推論為166E, 毛利估計63E(即311*.358-上半年毛利(估48E)), 則力晶母公司下半年毛利率38% 4. 2014年推論, 由2013年H2的狀況, 推論2014, 2013H2毛利為63E, 營業利益約為50E(估計營業費用為13E), 則力晶2014年營業利益應在100E左右, 利息應會大幅下滑, 估計6-7E應合理, 視再還款狀況, 業外因鉅晶為正數, 估個10E, 所以力晶2014年如果合併營收為32E, 預估獲利稅前會在100~110E左右.除非營收能大幅增加, 不然2014年獲利要比2013年強, 其實並不容易, 機會也不大才是, 但是如果未來兩年都可以獲利100E, 則2015年淨值應可以回到十元. 空手者, 膽子不大, 不要介入, 多單在手者, 兩年很快, 以目前本益比只有一倍而已, 出場也是不對的選擇, 個人建議多單再抱兩年, 等兩年過後再看情況. 並且如果2013年的現金流入尚有+111E的話, 未來兩年再獲利百億的話, 在2015年有機會把銀行借款全數還完. 到時如果2016年重新申請上市的話, 情況會不一樣, 當一個零負債的公司, 每年EPS可賺五元時, 本益比會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