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又一次揮舞關稅重拳,這次挨拳的是汽車、半導體與藥品三大產業。川普18日表示,將對進口汽車、半導體和藥品課徵約25%的關稅,相關決定最快4月2日實施。此舉也是川普上任來,無視國際貿易規則的最新舉動。
曾在上周預告要對汽車徵關稅的川普,18日在海湖莊園向記者說,徵稅措施可能會在4月2日上路,稅率將「在25%左右」。
除了汽車關稅,川普還把箭靶指向半導體與藥品,表示對這兩類進口商品的關稅也可能從4月開始,稅率將從「25%或更高」起跳,並在一年內大幅增加。
川普說,希望宣布這些關稅的具體措施前,能給予企業時間進入美國,「當他們進入美國,且在這裡設廠時,就不會有關稅,所以我們想給他們一些機會。」
川普表示,因為他推動的課徵關稅等經濟措施,已有一些全球最大的企業與他聯繫。「他們(這些企業)希望回到美國」。
雖然半導體關稅細節尚不清楚,但可能會對亞洲晶片巨擘造成最大傷害,包括台積電、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等,製造工廠主要仍在亞洲地區,新的進口關稅勢必加速這些企業在美國設廠或擴張的腳步。
汽車關稅部分,長期以來,川普對美國汽車在海外市場遭受不公平待遇,有諸多抱怨。例如歐盟對汽車進口徵收10%關稅,是美國對汽車課徵2.5%關稅的四倍。不過美國對高利潤的進口皮卡卻徵收25%的關稅。
目前在美國銷售汽車中,約半數是在國內製造。至於進口車,約五成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另一半來自日、韓、德等主要汽車生產國。
以進口額計算,去年美國進口最多的是來自墨西哥的汽車產品、約490億美元;隨後是日本400億美元、韓國370億美元、加拿大280億美元和德國250億美元。分析師認為,這項汽車關稅恐對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和韓國等汽車業者造成重創。
至於藥品關稅,將對歐洲、印度與中國造成影響。據美國貿易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購買超過1,760億美元藥品及相關商品,成為當年最大的藥品進口國。該年愛爾蘭占美國醫藥進口的20.4%,其次是德國的10.8%、瑞士的8.6%、印度的6.2%和中國的3.4%。
(摘錄工商時報 蕭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