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月營收規模來看,前五大公司依次為:鴻海(2317)、台積電、廣達、和碩、緯創,分別為5,386億元、2,932億元、1,425億元、1,053億元、907億元。其中,鴻海為同期次高,月減17.7%,年增3.1%;台積電則為歷年同期新高,月增5.4%,年增35.9%,但罕見提及地震影響首季財測。
雖然1月休假多,營收創單月歷史新高的家數則有66家,以食品、貿易、航運、休閒、觀光等族群最多,主要是因為這些產業不但不受休假影響,反而受惠於長假期間的消費效應。
在1月營收創新高的公司中,以統一單月營收逾657.5億元最高,年增12%;統一超同樣創歷史新高,1月營收305.7億元,年增9.6%。創新高的航運股則以華航單月營收192.8億元最優,月增4.4%,年增21.1%。另外,星宇航空元月營收也創歷史新高。
瑞昱元月營收118.6億元,月增率高達36.8%、年增35.4%,是少數1月營收能創新高的電子股,主要受惠於客戶提前備貨,公司預期第1季都將受惠於急單效應。
展望今年全年,綜合各大投行、研究機構看法,目前對於上市櫃公司營運抱持正向期待,看好上市櫃公司獲利有機會繳出雙位數的高速成長水準,在台股獲利有望創新高的預期下,將提供台股上攻的動能。
高盛預估台股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成長18%、元富投顧預估台股企業獲利年增率15%、富邦投顧預估上市櫃獲利年增率12.6%。從主要產業來看,電子企業獲利年增率將高達24%,成長性優於其他產業,尤其AI等創新科技族群是成長的主要推手。
富邦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雖然金融股比較基期高、傳產股也因揮別奧運題材加持而下滑,但因台積電CoWoS產能加倍開出、GB200伺服器量產出貨,電子股獲利動能仍強,預計將帶動整體企業獲利再上層樓。
(摘錄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高瑜君/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