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證券交易所暨臺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日前出席碳市場 相關的高峰會時指出,碳權將是淨零時代企業的重要減碳工具,碳交 所將致力於提供企業公平公開、透明高品質的碳權交易平台,也將協 助企業培育淨零人才,共同打造淨零生態圈。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也表示,各國紛紛成立碳權交易所,意味碳權 是要達到淨零的重要經濟工具。碳交所將依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修訂 時程,陸續提供國內外減量額度交易服務,12月底前率先展開國際碳 權交易,且上架的皆為具公信力之國際認證機構所核發,並經一定標 準篩選後的國際碳權。
為讓企業提升減碳能力及早掌握先機,證交所、碳交所及中山大學 日前舉辦「碳市場啟航 永續未來新篇章」高峰會,吸引近300位企業 法人高階主管、ESG領域負責人,掌握最新的碳管理趨勢。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致詞時表示,依世界銀行主導編制的《碳定價現 況與趨勢報告》,全球來自碳定價的收入約950億美元,但歐盟排放 交易系統(EU-ETS)的碳權是採總量管制的強制性碳權,與臺灣未來 將交易的自願性碳權不一樣,碳交所成立,就是藉由公開透明的平台 ,讓企業買到經過認證,且可和國際供應鏈抵換的高品質碳權。
在議題一碳定價國際趨勢-CBAM衝擊、供應鏈減碳管理方面,中山 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主任蔡宏政點出,「對抗氣候變遷,將外部 環境成本內部化是不可逆的必然」,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將碳成本轉化 為投資,進行產業轉型升級。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組長郭肇中指出,企業減碳應先全面健檢(碳盤 查)才能對症下藥,進行低碳化、智慧化的雙軸轉型,政府提供製造 業免費企業人才培育,碳盤查與轉型診斷輔導,並提供製造業以大帶 小補助方案,以及單一服務窗口,讓企業減碳省時又省力。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發展組組長楊佳憲亦表示,政府目前提供綠色貿 易的正確資訊,並提供輔導計畫協助企業轉型,以提高減碳出口的競 爭力,如透過低碳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等方式;組長佘健源則指出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與其說是衝擊,不如說是臺灣中小企 業數位轉型的機會。
在議題二《氣候變遷因應法》如何促進淨零轉型方面,環境部氣候 變遷署減量交易組組長蘇意筠表示,臺灣將邁入碳排有價時代,我國 碳定價機制,將以碳費徵收輔以自願減量及增量抵換等經濟誘因來促 進減量,碳費徵收對象將以直接及間接碳排量超過2.5萬噸之製造業 及電力業為主,企業執行自主減量計畫達指定目標適用優惠費率,超 過指定目標之減量作為可執行增量抵換。
清大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高銘志,提出國際與臺灣氣候相關法規比 較,認為相對國外,臺灣法規於法遵、義務上之限制較多,程序也較 繁瑣,建議逐步放寬,以促進臺灣碳權市場之發展。
<摘錄工商>